大满贯官方网站dmg9107

新闻动态

陈诚为什么总跟整74师过不去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5:41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上图:1947年5月5日,陈诚陪蒋介石视察济南

陈诚对74军(整编74师)印象如何?

好感,一般,还是冷眼,嫉妒,排斥?

按说一个位高权重到陈诚这样位置(小委员长,在蒋介石逃台后决定培植蒋经国之前,近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)的人,且手下的土木系枝繁叶茂,树大根深,既有横向数量繁多的土木系部队作为量的基本盘,又有标杆部队精锐军(18军,54军)挣脸面添光彩,应该不会对全国近一百个军级单位中的某一个,有什么个人情绪。

有资料显示,抗战时,陈诚对74军还颇为看重。

孟良崮战役时整编74时的辎重团长黄政回忆文章提到:

“抗战时,74军在湖南武网整训。陈诚乘飞机由重庆来武冈视察74军,他对营长以上军官训话说:

“三、六、九三个战区发生战争,委员长在地图上先找七十四军的驻地位置。为什么?必要时,要使用你们这个部队。从这可以知道委员长对你们的器重。”

陈诚能对74军营以上军官分享蒋介石关注74军、重视74军,甚至倚仗74军的如上细节,看上去好像陈诚对彼时的74军也比较器重。

包括陈诚的土木系大将罗卓英,在上高会战结束后,对74军也作出了极高评价。74军“抗日铁军”的外号,就是从罗卓英的口中首次说出并传开的。

而且18军和74军,在抗战中多次配合,比较融洽。邱维达回忆湘西会战的时候,路遇以生力军之姿杀入战场的胡琏,两个人还互开玩笑,显得非常亲近。

上图:邱维达回忆湘西会战路遇胡琏,下车与胡琏步行,谈笑

抗战胜利后,张灵甫和胡琏作为陕西老乡,又同为五大主力部队长,关系也非同寻常。在孟良崮前,张灵甫和胡琏经常联系,互挂电话,通信吐槽。74师覆没后,胡琏收容74师溃兵,还很伤感。胡琏悲戚地问:好好的,你们都干嘛跑高山上去?

杨伯涛回忆沂蒙山区作战的时候,还提到:

“胡琏晚上接到整74师师长张灵甫发来十万火急的求援电报。电文称:“整第74师,在孟良崮被重重包围,旅团长指挥官多受伤亡,无力突围,情况非常危急!望兄火速前来救援”等语。胡琏和张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学,又同是陕西同乡,颇有交谊。读电后深为同情和感动,心急如焚。他把电报递给我看,我读了亦为垂头叹息。胡别无办法,除覆电安慰外,只有催促部队急进”。

一切的表征好像都指向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,那就是,18军和74军关系算是国军之间非常融洽的了。继而,陈诚系,乃至陈诚本人,对74军应该不排斥,较融洽。

尤其是张灵甫时期的18军和74军,可能是五大主力之间,关系最好的两个部队。

按照一般的社会运行逻辑和人情事理来推论的话,应该是这样。

两个公司关系好,公司的CEO关系会差吗?CEO关系好,那CEO上面的创始人和大靠山关系会差吗?

历史细节之所以值得探究,并有其自身的魅力,就是因为凡事总有意外。

一切都从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覆没开始的。

上图:左一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

74军老人,1947年5月时任王耀武第二绥靖区人事处长的吴鸳回忆74师覆没后,重建过程遭到陈诚打压时,这样描述:

“当王耀武得到整七十四师全师覆灭的消息后,真是张皇失措,悲痛万分!他苦心孤诣、经营10年培育起来的政治资本,从此化为乌有。

他在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,连忙召集几个重要幕僚商议善后办法。决定:第一步要迅速重新组建整七十四师,并保举邱维达任师长,调第二绥靖区副参谋长罗幸理(曾充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参谋长)为整五十八旅旅长,原整五十一旅副旅长王梦庚升任旅长。

其间,因陈诚只准成立整五十一、整五十八旅,要将整五十七旅番号拿走。为了争取三旅九团原建制,特派人事处长吴鸢去南京向侍从室主任(改称军务局)俞济时求援。后来,经俞济时从中斡旋,由王耀武从已经装备好的山东地方部队中拨一个旅南调,给以整五十七旅番号了事”。

这件事吴鸳是亲历者(去南京找俞济时求援当事人),应当所言非谬。

如果回忆文章说服力不强的话,我们可以翻看国军原档。

1947年5月20日,孟良崮战役刚刚过去4天。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,就给二任军长王耀武去电,商量重建74师的事宜。

俞济时在电报里说:

此次74师之损失,整个国军均受影响。外间舆论甚为激烈。主席昨日下午曾赴徐州,伊亦心痛甚。对顾总司令、张参谋长责备甚厉。邱副师长(邱维达)已来京见过。关于收容善后,弟已电83师、25师、64师各师长对74师冲散来归妥为收容抚慰,容当奉还(意思是不能扣押74师的官兵,补充自己)。

弟意74师本身虽被歼灭,但对党国已无可愧。顷,陈总长拟将74师改为二旅六团制。但以该师过去勋绩,似所未宜。请兄即来电要求,仍保持三旅六团或三旅九团制。弟处自当妥行加签。

又,74师恢复时以回济南成立为当。而后由兄在按切实督导,凡一切装备等事弟当在中枢斡旋也。

俞济时这个电报主要说了什么意思呢?

一、74师覆没,国军阵营大受震动。5月19日(覆没后第三天)委员长亲自到徐州,狠骂顾祝同。

二、以74师这样的地位和历史荣誉,现在被陈诚命令按2旅6团制重建,无异于缩编(看似都是6个团,但是三旅六团和两旅六团差别极大,三旅制扩一个团,容易,二旅制增加一个旅的番号就难了)。出南京的74师是3旅6团,一路从苏中苏北推过来,牺牲那么大之后,竟被陈诚缩成2旅制?这真是离了大谱,万难接受的!

三、我这里不方便直接反驳陈小个子。请王耀武兄,你来提呈报,恢复3旅9团,我在中枢一定竭尽所能,尽力斡旋,促成3旅9团,或者3旅6团,一定驳了陈小个子的奸计。

四、打牌你不行,练兵我不行。74师重建最好放在济南,由你(74军军魂王耀武)来亲自督导整训。至于装备等事,有我在中央,一切好说。

按当时(1947年5月),虽有鲁南、莱芜、孟良崮之败,但整个战争走向对国军来说,军事形势还是上坡的。此时的国军整个兵员装备补给,并不是1949年之后那样捉襟见肘,东拆西补尤凑不成一支完整部队。

而且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前,就已经奉命成立3个新兵团,恢复9团制。这已经是既成事实。现在就因为74师吃了败仗,首任军长,次任军长都还健在,且未失势,陈诚就考虑给原本已奉命扩为3旅9团制的74师缩去一个旅?

如果说兵员补充确有困难。那同为三旅六团制的陈诚嫡系整编十一师在南麻战役期间,为何又派11师师长王元直去后方接新兵,恢复三旅九团制呢?

厚此薄彼,玩弄双标?

而且当时整编74师是以前五大主力的身份开始重建的,兵员补充方面,并没有遇到根本困难。早已在山东扩充了一堆保安团,独立旅,青年教导总队的王耀武拍胸脯可以负责补充。在王耀武的扩兵募兵能力支撑下,晏子风、马培基、周庆祥、曹振铎这些王耀武带到2绥靖区的老74军的干将们,都有兵带。

74师这样的模范军重建,难道就差一个旅吗?漫说是一个旅,就是5个旅,只要你有番号,王耀武也能给你扩出来。

创始人自己都说兵力无忧,我这OK了。

你陈诚又干嘛横帮着竖挡就是不让呢?

1947年6月3日,邱维达呈报,王耀武转呈。要求74师恢复3旅9团制。

王耀武电文中特别提到:74师务恳保持三旅九团制。拟请51旅57旅在陇海路南整训。58旅在青岛整补。由山东保安团,尽选三个优秀团拨补之。此三团干部多由国军选调。期能早日充实战力。

6月11日,侍从室对王耀武、邱维达的来电拟办意见:74师前奉钧批(蒋介石批示)成立三旅九团或三旅六团在案。(意思是,蒋介石曾亲自批示过,74应按三旅九团或三旅六团重建,已经备录在案了)。

后来,陈总长报称:一时兵员装备不易充实,已饬照新编制改编为三旅六团。现在王司令官既能拨给3个团,当可编足9团。拟照准所请办理。并准以58旅部开青岛整补,交陈总长核办。

当否祈示。

蒋介石大笔一挥:应先编六团制。

邱维达,王耀武,俞济时,包括侍从室根据之前研拟的方案及各方案的触发条件,拟定的办理意见都是既然王耀武不缺兵员,那就一次性编足三旅九团。而蒋介石的批复,竟然还是先编6团。

看来,陈小个子在蒋介石面前的影响力,要远远超过俞济时和王耀武。

陈诚自己的18军想扩成9团就扩成9团,1948年成立兵团和整编军的时候,又是想吃谁就吃谁。国军系统唯一的模范军,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在王耀武都说9团制我不缺兵员的情况下。

陈诚反而出来摸摸王耀武的脑袋说:不,不,你缺兵员,你缺兵员。9团制咱不急,还是往后稍稍再等等。

1947年冬,当陈诚在东北被打得焦头烂额,损兵折将,连新六军的李涛和廖耀湘都敢站起来当面反驳陈诚,拒绝陈诚甩锅给自己。继而当陈诚灰溜溜跑到上海装病,身后被国军阵营大喊:杀陈诚以谢天下!

这时候,不知道同在国军阵营里的俞济时和王耀武,他们心里畅不畅快。

上图:在台湾的俞济时和蒋经国